标准2.1

个人的客观性

1要求

内部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服务的各个方面必须保持职业客观性。职业客观性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秉持不偏不倚的心态,并基于对所有相关情况的综合评估作出判断。

内部审计人员必须了解并管理可能存在的偏见。

2执行标准的考虑因素

客观性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工作时不妥协或不屈从于他人的判断。《全球内部审计准则》以及首席审计执行官制定的政策和安排的培训,通过提供要求、程序和指南来保障客观性。这些要求、程序和指南规定了收集和   评估信息的系统和规范的方法,以便对审计对象进行综合评估。培训可以帮助内部审计人员更好地了解损害   客观性的各种情形,以及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情况。

客观的评估需要不偏不倚的态度,不受偏见和不当因素影响,这对于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提供客观的确认
和建议至关重要。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增长对可能影响保持客观性的环境、活动和关系的认知能力。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考虑人们会误解信息、做出假设或犯错,这将损害内部审计人员客观评价信息和证据的能力。
偏见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

• 自我检查偏差—在检查自己的工作时缺乏批判性视角,这可能导致错误或缺点被忽视。

•熟悉度偏见—根据过去的经验做出假设,这可能损害职业怀疑。

•偏见或无意识的偏见—基于对文化、民族、性别、意识形态、种族或其他特征的先入为主的想法,对信息的误解,可能会导致不准确的判断。

3证明遵循性的示例

•内部审计章程中规定内部审计人员保持客观性的责任。

•与客观性相关的政策和程序。

•与客观性有关的培训计划和完成情况的记录,包括参训名单。

•确认内部审计人员意识到客观性的重要性和披露潜在损害的义务的承诺书。

•披露潜在的利益冲突或其他损害客观性的记录。

•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督导检查和指导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