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12.2

 

绩效评价

1要求

首席审计执行官必须制定评价内部审计职能绩效的目标。首席审计执行官在制定绩效目标时,必须 考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意见和期望。

首席审计执行官必须制定绩效评价方法体系,以评估实现职能目标的进展情况,并促进内部审计职 能的持续改进。

在评估内部审计职能的绩效时,首席审计执行官必须根据需要征求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反馈意 见。

首席审计执行官必须制定行动计划,以解决存在的问题并把握改进的机会。

 

2执行标准的考虑因素

制定绩效目标对于确定内部审计职能是否按照《准则》履行职责并根据其战略实现改进至关重要。

制定绩效目标应考虑以下方面预期成果:

• 《全球内部审计准则》的原则。

•  内部审计章程。

•  内部审计战略。

首席审计执行官可确定重点突出的绩效目标体系并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同时保留一套内部审计职能 管理方面更全面的绩效目标。应注意确定推进预期成果的绩效目标,并在以下方面保持平衡:利益相关方的期 望、业务单元或组织范围的结论、人力资源需求、财务和运营效率以及学习和发展。

在确定绩效目标后,首席审计执行官应制定定量和定性目标,以跟踪实现绩效目标的进展情况。首席审计执行 官应制定定期验证所报告目标的准确性,并提高绩效预期的方法。

首席审计执行官应跟踪解决问题和实现绩效目标机会的行动计划,并与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沟通。在制定绩 效目标和评价指标时应考虑的绩效类别,示例包括:

• 预期根据内部审计职责和权限审查项目目标的覆盖范围。

•  业务部门或组织层面的内部审计结论涉及组织重要目标的程度。(参见标准 11.3 沟通结果)。

• 在内部审计职能部门的监督下,管理层完成的建议或行动计划取得预期成果的百分比。这一衡量标准并 不完全反映内部审计职能的绩效。虽然内部审计职能可以跟踪建议或行动计划的执行情况,但管理层有

责任完成这些行动并确保取得预期成果。(参见标准 15.2 确认建议或行动计划的执行情况)。

• 接受检查的组织关键风险和控制措施的百分比。

• 利益相关方对项目目标的理解、项目开展的及时性以及项目结论明确的满意度。

• 按时完成内部审计计划(经调整和批准)的百分比。

• 对于内部审计战略,内部审计计划中确认和咨询业务的平衡。

• 确认内部审计职能遵循《准则》的外部质量保证检查。

• 确认有足够的能力实施预定的内部审计项目的质量保证检查。

• 与内部审计战略和组织发展中的风险相关联的内部审计人员学习和发展计划。

• 持有至少一项与内部审计相关的公认职业资格的员工。

3证明遵循性的示例

• 确定对内部审计职能履行《准则》的原则、内部审计章程和内部审计职能战略影响最大的绩效目标。• 针对跟踪绩效目标的绩效措施和这些措施各自的目标。• 针对已确定的问题和机会制定行动计划,实现已确定的绩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