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共部门审计中,除了传统的财务审计,另一个不可或缺的方向便是绩效审计(Performance Auditing)。与只关注资金收支合规性的财务审计不同,绩效审计更加注重对公共部门运营效果的深入评估,关注政府或相关机构在使用公共资金时,是否真正实现了既定目标并创造了公众期望的价值。以下结合国内外审计机关的做法,为大家介绍绩效审计的内涵、特点和实际意义。
什么是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是对公共部门或政府机构的运营情况进行评估,以判断其在履行职责、提供公共服务及使用公共资金方面的效率、效益和经济性。绩效审计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钱花得是否合规”,更关注业务流程、资源配置、政策执行效果以及公众满意度等综合要素。
-
效率(Efficiency):考察资源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确保单位或部门在资源利用上达到最佳配比。
-
效益(Effectiveness):检验实际产出是否符合预期目标,或者在何种程度上实现了政策或项目立项时设定的成果。
-
经济性(Economy):评估是否以合理成本获得了所需资源,是否存在浪费或不必要支出。
绩效审计与其他审计的区别
审计范围更广
财务审计主要聚焦于财务报表和资金流向,以验证其真实、合法与合规性。
绩效审计则覆盖更全面的领域,包括项目管理、运营流程、政策执行、公共服务质量等。
审计视角更综合
绩效审计不仅依赖财务数据,还需要搜集定性和定量信息,例如员工访谈、现场观察、统计分析以及对受益群体的满意度调查等。
审计人员在调查过程中可能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包括服务对象、政府高层官员以及议会委员等。
评价标准多样
除法规与会计准则外,绩效审计会将既定绩效目标、公共利益、行业实践等纳入评价框架。
强调对审计证据的综合判断,审计报告不仅指出问题,更提出改进建议。
绩效审计在实务中的重要性
-
为公共资金保驾护航
政府或公共机构常常负责管理巨额财政资金,若在效率或效益上出现偏差,浪费或低效使用公共资源的风险就会大幅提升。绩效审计可以及早识别这些问题,并向议会或相关立法机构进行反馈。 -
促进公共服务优化
绩效审计并非只关注“数字”,还着眼于公共部门各项职能的完成情况。例如,一家医疗机构获得财政拨款后,是否切实提升了医疗资源的供给能力?教育部门的投入是否有效地提高了整体教育质量?通过绩效审计的反馈,相关机构可以针对问题制定改进方案。 -
加强立法机构和公众监督
绩效审计报告往往会提交给议会或相关立法机构,用以审查公共部门工作的成效。如果报告中发现严重问题或不足,议会会要求政府部门进行整改。对公众而言,透明、客观的绩效审计结果也能增强对政府工作的信任和参与度。 -
推动政府内部持续改进
独立的审计机关具有权威性,审计报告中提出的建议往往会引起高层官员和政治人物的高度重视。通过采纳相关建议,公共部门可以在组织架构、人员培训、内部控制以及管理流程等方面进行持续优化。
绩效审计的关键环节
-
审计选题
绩效审计通常属于“酌情工作”(discretionary work),审计机关会根据自身对公共事务重要性的判断来选择审计项目,例如公共交通建设、医疗改革项目等。这个过程还会考虑公众关注度以及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 -
审计准备
-
收集初步信息:包括政策文件、财务数据、运营报告等。
-
确定审计范围和目标:结合被审计机构的业务特征明确审计重点,如资源配置、政策效果等。
-
-
现场调查与证据收集
审计人员通过访谈、实地观察、数据分析和对比研究等多种方式获取证据。评估过程中可能还会使用问卷调查、绩效指标提取等方法,确保审计结果有足够的事实依据。 -
分析与评价
将收集到的证据与预设标准或行业基准相比较,通过综合分析得出对被审计机构绩效水平的判断,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 -
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通常采用客观、中立的语气,既包括优点总结,也提出改进建议。报告会提交议会或相关管理层,并对外公开(若无保密需要),增强公共部门的透明度和问责性。 -
后续跟进
审计结束后,审计机关或上级部门会跟进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进度,督促其优化管理、提高绩效。这一环节对于确保审计工作价值落地至关重要。
对于公共部门而言,绩效审计是一个极具价值的“体检”过程。通过对政策执行、资金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全面评估,绩效审计不仅能帮助政府单位及时发现问题、提升效率,更能促进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也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绩效审计视为公共审计工作的重要支柱,日益受到立法机构和公众的高度关注。
呗呵在线
专注于CIA ·CISA ·审计师考试服务
注册报名学习备考中遇到任何问题
可添加好友随时在线咨询
文章来源: 公众号:CIA内审师小站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