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内部审计人员,我们的工作本来就已经很繁重了,但很多时候,错误的审计方法和思维模式会让我们的审计工作更加复杂和低效。以下是我们观察到的一些常见审计错误及避免这些错误的方法,帮助大家提高审计质量,避免不必要的工作量,确保审计报告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缺乏对审计对象的深度了解
很多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缺乏对被审计业务的深入了解,尤其是涉及采购、人力资源等功能时。这会导致审计步骤的制定不具针对性,数据分析时也容易遗漏重要信息。因此,在审计前,务必充分了解所审计的管理职能,确保制定有效的审计步骤,避免草率行事。
审计计划无关紧要的步骤
常见的错误之一是审计计划中包含与审计目标无关的步骤,或是缺少与审计目标相关的重要步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制定审计计划时,一定要时刻关注审计目标,确保每个步骤都为达成目标服务。而且,使用旧的审计计划来“节省时间”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旧计划并不一定适用于当前的审计工作。
无目的的“钓鱼式审计”
一些审计人员倾向于进行“钓鱼式审计”,即随意查找问题,直到找到问题为止。这种方法浪费了大量资源和时间。成功的审计就像成功的钓鱼,应该根据审计目标专注于可能有问题的领域,而不是到处乱找。制定精确的审计步骤,明确审计目标,有助于更高效地收集信息。
偏离审计目标
审计人员常常被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其他问题吸引,脱离了原定的审计目标。这种“跑题”会导致审计报告内容不聚焦,浪费时间,也可能影响报告质量。我们应始终围绕审计目标展开工作,若发现与目标无关的问题,应单独进行审计。
对审计发现的元素理解不清
审计发现的要素包括标准、现状、原因、影响和建议,许多审计人员对这些要素理解不清,导致报告内容混乱,未能给出有效的改进建议。若对这些要素不清楚,建议进行培训,确保每一个审计发现都能清晰准确地表述,并给出有价值的建议。
对内部控制的理解不足
内部控制是每一项审计工作的基础,不少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作用和限制理解不足。掌握内部控制的知识能够帮助审计人员更好地理解管理层的操作,并判断实际执行是否符合规定。内部控制培训是审计人员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审计工作与报告脱节
很多审计人员在完成现场审计后才开始撰写报告,这种做法往往会导致报告拖延且内容不清晰。事实上,审计人员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应当开始草拟报告框架,这样可以在研究阶段就有一个基本的报告框架,为后期的写作打下基础。
强行“编造”审计结果
一些审计人员或其上级可能会试图从审计中强行得出结论,哪怕没有实质性的发现。这种做法不仅违反了审计的独立性,还可能导致报告内容不准确。审计人员应始终牢记审计的基本原则——物质性和风险,如果没有实际影响或风险,就无需在报告中列出。
不及时起草审计报告
很多审计人员在完成审计工作后才开始撰写报告,这种做法低效且往往导致报告质量不高。审计人员应在审计过程中不断总结,随着证据收集的进行,逐步完善报告,确保报告的连贯性和高效性。
通过避免这些常见的审计错误,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减少无效的审计步骤,从而更有效地帮助组织识别和控制风险。审计不仅仅是完成一份报告,更是对组织健康状况的全面诊断和优化。通过不断提高审计技巧,确保每一个审计报告都真实、准确,内部审计工作将更加高效和具有价值。
呗呵在线
专注于CIA ·CISA ·审计师考试服务
注册报名学习备考中遇到任何问题
可添加好友随时在线咨询
文章来源: 公众号:CIA内审师小站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