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这个词在不同的管理体系中含义相同吗?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都涉及风险,但它们的侧重点和管理方法却大不相同
本文讲解下两者的核心区别,并结合实务案例,帮助企业精准理解和运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供参考)


 “风险”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的定义

在企业管理体系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其管理方式取决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不同目标和方法。

📌 核心区别概览

类别 内部控制中的“风险” 风险管理中的“风险”
定义 影响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各种不确定因素 任何可能影响企业目标的事件,包括威胁和机会
核心目标 通过制度和流程控制风险,确保业务合规、资产安全和财务报告可靠 识别、分析、评估和应对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提高决策能力
管理方式 依赖控制活动,如审批、职责分离、授权管理 采用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测等全面管理方法
关注点 主要关注内部流程,如财务、运营、合规等 关注整个业务战略,包括市场、供应链、技术、环境等
管理框架 COSO 内部控制框架(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控) ISO 31000 风险管理框架(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应对、监测)

🔎 总结

内部控制中的“风险”——主要是业务流程内部的控制点,如财务合规、审批授权等,以防范企业内部舞弊、错误和合规风险

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范围更广,涉及企业外部市场环境、战略决策、供应链管理、网络安全等宏观风险,关注如何提高企业韧性和应对能力。


具体案例解析:两者如何在企业实务中应用?

案例 1️⃣ :财务报表风险 vs. 资本市场风险

📌 内部控制视角
某上市公司为了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建立了严格的会计政策、审批流程、双人复核机制,防止财务报表错误或舞弊(如虚假收入、资产错报)。

📌 风险管理视角
该公司同时面临资本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例如股价下跌、投资者信心变化、宏观经济影响,这些风险不能仅靠内部控制来解决,而需要风险管理策略(如对冲工具、资本结构优化)。

结论:内部控制可以降低财务报表风险,但资本市场波动需要更广义的风险管理措施


案例 2️⃣ :企业采购风险 vs. 供应链中断风险

📌 内部控制视角
企业为了避免采购舞弊,要求所有采购合同必须经过三级审批,并由财务部进行价格比对,以防止采购部门与供应商勾结、虚报价格

📌 风险管理视角
但企业的供应链面临更大的中断风险(如全球芯片短缺、供应商破产、原材料价格暴涨)。风险管理要求企业制定备选供应商计划、库存管理策略、供应链多元化布局,这些超出了内部控制的范畴。

结论:内部控制可以减少采购欺诈,但无法解决供应链的外部不确定性,需要更广泛的风险管理策略。


案例 3️⃣ :信息安全合规 vs. 网络安全威胁

📌 内部控制视角
某企业为了符合数据合规要求,建立了用户权限管理、访问控制、日志监测等内部控制措施,以防止员工未经授权访问机密数据

📌 风险管理视角
但企业仍然面临外部黑客攻击、数据泄露、勒索软件攻击的威胁,仅靠合规控制无法防止网络安全事件,因此需要更全面的网络安全策略、数据加密、AI 监测系统来降低网络攻击风险。

结论:内部控制确保合规性,但网络安全属于更广泛的风险管理范畴,需要更先进的技术措施来应对外部威胁。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如何结合?

虽然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侧重点不同,但两者并非对立,而是互补关系。企业要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需要结合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ERM)

📌 最佳实践:企业如何平衡两者?

优化方向 结合点 实务落地方案
整合风险评估 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可以纳入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 设立统一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让财务、运营、IT、合规、业务团队共同参与
技术支持 内部控制主要依赖手工流程,而风险管理需要大数据、AI 预测 BI 风控系统,同时监测内控合规和外部市场风险
提升管理层参与度 内部控制偏向执行层,风险管理需要高层战略支持 CEO 和 CFO 需定期主持企业风险管理会议,确保两者协同

 

💡 关键启示

企业不能仅依靠内部控制来管理所有风险,需要结合更全面的风险管理策略

内部控制解决的是“企业内部运作的安全性”,而风险管理关注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局”

成功的企业会整合这两者,让内控与风险管理协同,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