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把风控当成分配稀缺资源的决策机制,把内控当成让决策可复盘的证据机制。两者同源于治理,却使用不同语法:风控决定做到什么程度,内控证明如何做到并留下证据。当董事会用三道线+联合保证把它们缝成情景→风险→应对→控制→证据的闭环时,组织才真正从防错走向会算、敢算、算得清。
1概念与边界:同源,不同语法
风控(ERM)处理不确定性与容忍度,直接绑定战略与绩效:先设风险准则/偏好,再看组合暴露、情景假设与KRI,最后选择规避/减缓/转移/接受的应对组合。这是值不值得、做到几分的语言。COSO《ERM:与战略与绩效融合》给出了五大构成与原则化方法。
内控(IC)是把应对拆解成控制目标—控制活动—运行机制—监控改进的制度化过程,并以可验证的证据证明设计充分、运行有效。这是怎么做、如何被审计的语言。COSO《内控框架(2013)》用5要素×17原则把可审计性内嵌于日常。
在合规密集行业,ISO 37301把二线合规管理体系(CMS)搭成政策与监控的底座;风控把合规风险纳入组合与阈值管理,内控据此设计控制并留痕。
2一条治理链:从情景到证据
把两套语法缝合,关键是让每个为何而做的选择,都能在末端对应到如何证明做了的证据。
1)情景与准则(风控层)
用 ISO 31000 统一识别—分析—评估—处置—监测—沟通的流程,并把风险准则(偏好/容忍度、计量口径、时间视角)写清楚;KRI 绑定阈值与触发条件。没有准则,后面的控制再多也只是感觉安全。
2)应对到控制(转译层)
把减缓/转移/接受/规避翻译为控制簇:控制目标→关键控制→运行频率/主责→监控路线(KCI/例外阈值)。用 COSO 17 原则校验设计充分性,尤其是技术控制、政策程序化、信息沟通与持续监控。
3)证据与保证(验证层)
二线出方法学+样本+结论;三线按 IIA 2024 的协调与依赖要求,先做依赖评估(胜任力、客观性、范围、样本),必要处再独立重测,并在报告里显式披露依赖与范围。这既减少重复,又不牺牲独立性。
3三道线与联合保证:从并行到协同
新版三道模型把一线承担与执行、二线建框架与监控、三线独立保证讲清楚;其灵魂是原则导向+接口清晰,而不是岗位复制。董事会层面用Assurance Map(保证地图)统一规划重大风险×保证来源×方法/频次,三线对二线工作做依赖评估,真正实现一处测试、多方复用。
判断参考:联合保证不是削弱独立性,而是把独立性从重复取证升级为方法学与证据链的独立验证。
4IT与数据域的桥:用 COBIT 消除语法不一致
业务在讲 ERM,IT常用控制域/流程说话。COBIT 2019用治理目标(EDM)—管理域(APO/BAI/DSS/MEA)—设计因素把两套语言对齐:把访问、变更、日志、韧性等关键主题映射到治理/管理目标与实践,在一个知识库里维护控制与测试,避免业务风控一套、IT控制一套的噪音。
5场景叙事:同一条链,三个行业
制造业|供应链中断
风控侧用情景分析设最短交付率/最长停线天数阈值;内控侧把应对拆成双源采购审批、替代BOM启用、库存上下限、应急切换演练留痕;二线做产能监控仪表盘与预警;三线对情景假设+证据链做独立复核,在残余越界时追究设计偏差还是执行失真。
互联网|网络安全与韧性
风控把身份、第三方、业务连续性等纳入组合暴露;内控按 COBIT 对应到访问、变更、日志审计、备份演练与恢复目标(RTO/RPO)控制;二线运行持续监控(CCM);三线做主题审计评估治理、度量与演练的证据一致性,引用/依赖二线的技术测试,但对高风险点做重执行。
合规密集|医药/金融
二线以 ISO 37301 运转 CMS(义务识别、职责、培训、监控、改进);风控将合规风险纳入组合与容忍度;内控把制度→流程→证据固化;三线用保证地图对齐覆盖频次,减少稽查、合规、内审对同一控点的疲劳取证。
6衡量缝合度:四类指标,一屏看懂
一致性:重大风险情景的风险—控制覆盖率;残余越界 × 控制判定有效的背离率(出现即提示设计或监控失真)。
效率:重复测试率(不同线条对同一控点用相同方法复测的占比,应逐年下降);控制成本—风险降低的边际收益点。
质量:KRI越界→纠偏闭环的时滞;三线依赖采纳率(可依赖的比例逐年上行)。
治理:审计委员会联合保证仪表盘是否能把来源不同的结论汇总成一个风险—多来源一致观点(IIA 2024 工具与实践指南明确支持)。
7常见断层:症状、根因与修复
1)风险名录化:只有风险清单,没有偏好/阈值与触发条件——根因是没有风险准则。修复:按 ISO 31000 在战略-预算-绩效链设准则与触发。
2)控点堆叠化:残余超限仍判控制有效——根因是设计与度量脱节或监控失真。修复:用 COSO 17 原则重验设计充分性,把 KRI 与 KCI 关联。
3)两张皮:业务 ERM 与 IT 控制各说各话。修复:用 COBIT 2019 把主题映射到治理/管理目标与实践,形成单一控库/测库。
4)多头取证:内审、合规、稽查平行复测。根因是没有保证地图与依赖评估。修复:按 IIA 2024 做协调与依赖,一处测试、多方复用。
8三个换位思考
把内控当证据语言,把风控当资源语言:前者回答怎么做、如何被证明,后者回答为什么做、做到几分。两者在董事会层面的准则与阈值处会合,在审计委员会的证据与保证处闭环。
多一个控点,不等于更低的风险:当残余与控制有效背离时,优先回头改写应对—控制的设计逻辑,而不是再加一个复核签字。
独立性不是重做一遍:在 IIА 2024 的语境下,内审的独立性体现在方法学与证据链的独立验证与披露,而不是对每个控点都再测一次。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